宝宝的鹅口疮治疗与预防
一、新生儿的体貌特征
体重、四肢
正常新生儿的体重一般在2.5~4千克之间,身长在46~52厘米,头围大约34厘米,胸围比头围略小1~2厘米。
头部
新生儿头部一般都相对较大,由于受产道挤压可能会有些变形,瞅着不是很顺眼。他的头部一般呈椭圆形,像肿起来一样。这是由于胎儿在产道里受到压迫引起的。头胎胎儿或年龄大的母亲所生的胎儿,头部呈现椭圆形更为明显。由于以后他能自然地长好,所以不必特别担心。
眼睛
每个孩子都是按照自己的节奏,睁开眼睛看世界的,有的孩子雄心勃勃,非常急迫;有的孩子则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。很多妈妈都注意到,宝宝刚来到这 个世界的时候,通常都会只睁开一只眼睛“扫视”周围,你千万别感到奇怪,这是宝宝最独特的方式。有些新生儿的一只或两只眼睛的眼白部位会有血点,面部会有 些肿胀,做妈妈的也不要着急,这些很可能是分娩时由产道挤压造成的,几天后就会慢慢消退。一般来说,剖宫产的孩子就不会出现这些现象。
囟门
胎儿一般在这个时期以不睡枕头为好。抚摸胎儿头顶时,会发现头顶上有一块没有骨头软乎乎的地方,这就是胎儿的囟门。囟门是头骨在通过产道时为了 能变形而留下的空隙。这是因人而异的。头顶囟门呈菱形,大小约2×2厘米,可以看到皮下软组织明显的跳动,是头骨尚未完全封闭形成的,要防止宝宝的囟门被 碰撞到,可以用手轻轻地抚摸。
小脸
宝宝的小脸看上去有些肿,眼皮厚厚的,鼻梁扁扁的,每个宝宝都好像是一样的。当天出生的胎儿眼睑发肿的较多,且有眼屎。这是助产士为了预防风眼(淋菌性结膜炎),使用了硝酸银水点眼而引起的反应。如果用抗生素点眼,眼屎就不会太多。
体温、呼吸
宝宝出生后8 小时内的体温约为36.8℃~37.2℃。这时的宝宝哭声不算大,呼吸每分钟40~50次,男孩的阴囊看起来也好像有些肿,但这种现象自然会消退。女孩的 小阴唇比大阴唇要大,好象有些突出来似的,这也会自然长好。在寒冷季节出生的胎儿,手和脚尖发紫是常见的,但这并不是因为心脏不好。臀部长有青痣,长大以 后会自然消失。脖子、眼睑和鼻尖上,可以看到排列不规则的米粒至豆粒大小的痣,经过1年左右也会自然消失。即使天热,胎儿也不会出汗和流口水。这是因为胎 儿的内分泌腺还不发达。眼睛虽然看不见东西,但能听见大人的声音,如用力关窗户时胎儿就有反应。胎儿出生时体温与母体相同,然后下降1℃~2℃,8小时后 保持在36.8℃~37.2℃左右。呼吸每分钟为34~35次,脉博每分钟为12 0~13 0次。
二、观宝宝指甲知健康
宝宝的指甲正常是粉红色的,很光滑,有韧性,甲半月颜色稍淡。如果宝宝的指甲出现异常,往往是疾病的外在表现。
1、颜色异常
甲板上出现白色斑点,多见于正常儿童,或者为一时性损伤。真菌感染多伴有黄甲和形态改变。如果甲半月呈红色,多属心脏病。贫血时成淡红色。
2、形态异常
甲板出现横沟可能是得了麻疹、猩红热等急性热病,代谢性疾病有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。
甲板出现竖沟多见于甲质受损及皮肤扁平苔癣。
甲板变薄变脆有纵向突出的棱,指甲容易撕裂、分层,这是一种营养不良的表现,也可见于扁平苔癣等皮肤病。
甲板出现凹窝可发生在银屑病、湿疹等患儿。
纵向破裂可见于甲状腺功能低下、脑垂体前叶功能异常等患儿。
3、硬度异常
硬甲甲板增厚,越到指尖越厚,既可由先天因素造成,也可因后天长期刺激引起的。
4、出现白点是缺钙吗
对于指甲上出现了白色斑点,这多数是因外伤造成的,指甲有五分之一是藏在肉里面的,因此对指甲周围皮肤的损伤,就会影响到指甲的生成状况。比如 随意撕掉指甲周围皮肤上出现的倒刺,就是容易导致指甲上出现白色的斑点的原因。指甲周围的皮肤受到损伤,直接影响了指甲对营养的摄取。因此,正确的办法是 用指甲刀去掉倒刺。当然,平时对手上皮肤的护理也是必要的。用含油脂比较高的蛤蜊油及含有维生素E的护肤品给宝宝擦手最好。这样既保护了皮肤,也保证了指甲的健康。
三、给宝宝修剪指甲小窍门
新生儿的指甲长得特别快,1~2个月大的新生儿指甲以每天0.1毫米的速度生长,若手指甲长了若不及时剪短,指甲会藏污纳垢,也可能会因抓破皮 肤而引起感染。新生儿指甲长时,一定要剪,因为指甲下容易藏污纳垢,成为多种疾病的传播源。长的指甲还容易折断,甚至伤了自己的手指头。新生儿如果感觉皮 肤痒或有其他不适,就会用手抓,如果指甲长,就很容易抓破自己娇嫩的皮肤。
定期为宝宝剪指甲,这是保持皮肤清洁的方法之一,也有助于防止“病从口入”。但父母为宝宝剪时应当谨慎,以免剪伤,另外还得注意不要将指甲剪得过短,因为孩子会因此感到疼痛,或活动时磨损指部皮肤。
修剪指甲小窍门
1、宝宝躺卧床上,妈妈跪坐在宝宝一旁,再将胳膊支撑大腿上,以求手部动作稳固。
2、握住宝宝的小手,将宝宝的手指尽量分开,用新生儿专用指甲刀靠着指甲剪。
3、要把指甲剪成圆弧状,不要尖,剪完后,妈妈用自己的拇指肚,摸一摸有无不光滑的部分。
为宝宝剪指甲应注意
1、给新生儿用的指甲剪应是钝头的前部呈弧形的小剪刀或指甲剪。
2、剪指甲时一定要抓住新生儿的小手,避免孩子因晃动手指而被剪刀弄伤。帮新生儿剪指甲时,让新生儿背对着你坐在你大腿上。
3、母亲将一手的指拇和示指牢固地握住新生儿的手指,另一手持剪刀从甲缘的一端沿着指甲的自然弯曲轻轻地转动剪刀,将指甲剪下,切不可使剪刀紧贴到指甲尖处,以妨剪到指甲下的嫩肉,而剪伤新生儿的手指。
4、新生儿喜欢用手抓脸部或身上其他部位,剪好后检查一下指甲缘处有无方角或尖刺,若有应修剪成圆弧形。
5、选择修剪指甲的时间最好在新生儿不乱动的时候剪,可选择在喂奶过程中或是等孩子熟睡时。
6、由于新生儿的指甲很小,很难剪,所以尽量使用专为新生儿设计的指甲剪,注意不要剪得太深或太多,以免剪伤皮肤;此外,不要剪得过短,以免损伤甲床。
7、如果指甲下方有污垢,不可用锉刀尖或其他锐利的东西清洗,应在剪完指甲后用水洗干净,以防被感染。
8、如果不慎误伤了小儿手指,应尽快用杀毒纱布或棉球压迫伤口,直到流血停止为止,再涂抹一些碘酒消毒或消炎软膏。
9、不爱剪指甲的宝宝可在他熟睡时或喝牛奶时剪。
10、最好一周内剪2~3次指甲。
11、也应为宝宝剪脚指甲。
12、不要在宝宝正玩得高兴的时候给他剪指甲。
四、如何包裹新生儿
刚刚出生的新生儿,躺着时的自然姿态,两腿往往是弯曲的,有时几乎两脚心相对。有些父母和外婆,怕孩子长大成为“罗圈腿”,总是用布把新生儿的腿捆直,这样做的结果,会使新生儿活动受限,并且影响皮肤散热及体温调节,捆得太紧还会影响血液循环,造成不良后果。
合适的包裹是新生儿一种很好的过渡性衣服,它具有保暖、增加柔感和定位的作用,新生儿在包内有近似在母体内的感觉在北方,包裹在早春、秋、冬季节要厚些, 使里边的温度保持在24℃~26℃;夏季天热要薄些,一般只用两层布制成夹被。包时要松一些,以不致散开为原则,不能包得太紧,尤其是夏天,更不能包得太 紧,以免影响新生儿的活动,也避免生痱子。包时也不要把新生儿的双手直直地绑在两肋旁,这样会使孩子的呼吸受压抑,甚至影响肺部发育。包好后要使新生儿双 腿能在包裹内自由活动,类似蛙腿姿势。有的人担心不把新生儿双腿绑直会长成八字脚或罗圈腿,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,实际腿的变形是佝偻病的后遗症,恰恰相 反,如果捆得太紧,新生儿不能活动,容易疲劳,时间长了会影响他的生长发育。
五、通过囟门观察孩子健康
1岁以内的孩子,特别是新生儿,头颅骨还没有发育好,每块颅骨之间没有完全连接在一起,在两块额骨和两块顶骨之间形成一个菱形的空隙,这就是前囟门,又称为前囟,用手摸上去,软软的,没有骨头。
平常的时候,前囟表面与头颅的表面深浅是一致的,或稍微有一定凹陷,摸上去,有时可以感到血管的脉搏,在满月里尤为明显。这都是正常的。
如果前囟的部位比头颅表面突出来,象个小鼓包似的,用手按一按,感觉很硬,绷得很紧,这说明头颅里面压力增高。引起压力增高的原因很多,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,如各种脑炎、脑膜炎、颅内有出血或脑肿瘤、脑积水时也都可以引起颅内压增高。有时小儿吃鱼肝油过多,造成维生素A中毒也可引起。正常小儿哭时或用力时,颅内压也可以增高,摸前囟门比较硬,不能算作异常。
颅内压力低时前囟门表现为塌陷。引起的原因最常见的是腹泄或频繁的呕吐,身体丢失较大量的水分所造成的。严重营养不良消瘦时囟门也可以表现凹陷。
以上是通过孩子的前囟来观察孩子健康状况的一个方面,特别是新生儿,更应注意前囟的观察。正常小儿1岁到1岁半时前囟门闭合了。有佝偻病的小孩,前囟闭合时间较晚一些,脑积水的小孩闭合也晚。若闭合太早也要注意,有碍于孩子的发育。
前囟这部位虽然重要,但也不是禁区,有的人连摸也不敢摸,给孩子洗澡时也不敢洗,这都没必要,应提倡给孩子洗前囟皮肤,以保持卫生。
六、宝宝腋下体温测量方法
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的方法有测量口腔温度、直肠温度和腋下三种。最常用的是腋下体温测量方法,在为宝宝测量体温前,首先要检进体温计的读数,如高于35度,则应用拇指、食指、中指紧捏体温计的上端,手腕向下向外甩动,将水银柱甩至35度以下。甩表时注意不要磕碰,以免打碎体温计。
解开新生儿衣服,擦干腋下汗液,将体温计水银柱一端放置于新生儿腋窝处。把新生儿的手臂放下并屈臂于胸前,双手分别扶持宝宝的手臂及体温计上端,夹紧体温计5-lo分钟取出。横拿体温计上端,背光站立,使体温计的刻度与眼平行,缓慢转动体温计,读取体温计上的测量结果。测量完毕用75%酒精将体温计消毒,擦干后插入表套中存放。
七、宝宝的鹅口疮治疗与预防
宝宝口腔的观察与预防
如果发现在新生宝宝的口腔内,有呈白色凝乳状的物质附在宝宝口腔的粘膜上面,而且喝水经过漱口以后,仍然可以看见白色的凝胶物质,再用棉签擦的话,还可以看见粗糙的粘膜,那么,这就是新生宝宝换了鹅口疮。因此,产妇应该经常观察新生宝宝的口腔,看有没有前面说的那些情况,而且,在每次喂奶之前,应该清洁乳头,防止新生宝宝的口腔受到感染。人工喂养的话,需要清洁消毒奶具。
鹅口疮的治疗
妈妈在给宝宝治疗鹅口疮的时候,应该在喂奶后使用制霉菌素研成粉末与鱼肝油滴剂或水调匀以后,再用棉签涂抹在宝宝口腔的粘膜上,可以每4小时用药1次,每天使用3—4次,在发现白色斑点消失后,再巩固使用用1到2天。
八、宝宝的消化不良
怎样判断消化不良
正常情况下,采用母乳喂养的新生宝宝,大便为金黄色的糊状或者是比较稀薄的,每天2-6次进行排便,如果是采用的人工喂养的新生宝宝,其大便颜色应该为浅黄色而且是成形的,一般每天1-2次,新生宝宝在一般情况下,状态应该是良好的,体重也会增长。如果新生宝宝的大便次数变多,而且呈稀水状,并且混有奶瓣,新生宝宝的状态也不好,经常哭闹,体重也没有增加,在这个时候,就应该考虑可能是宝宝消化不良了。
预防消化不良
母乳喂养所导致的新生宝宝消化不良的几率是比较低的,应该尽量采用母乳喂养,不要突然转变宝宝的喂养方式,如果是人工喂养的话,不要将奶量增加太多,使用的奶具应该进行消毒和彻底的清洁。
消化不良的护理
如果新生宝宝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,应该及时地调整奶量,可以减少喂奶的次数,或者是把奶调稀,这样可以减轻宝宝的肠胃道负担,在新生宝宝发生消化不良的症状时,最好不要采用混合喂养,单独的母乳喂养是最合适的。
九、宝宝脓包疮的护理及预防
脓包疮多发生于新生宝宝皮肤的皱褶处,比如:腋下、颈部、大腿根部等部位。
脓包疮的预防
1、防止交叉传染:应该特别注意预防与脓包疮患儿的交叉感染。
2、防止自身感染:处理脓包时要注意污染的棉签不要乱丢,孩子的贴身衣服勤换洗,而且要煮沸消毒,以免二次感染。
3、预防的措施:保证天天洗澡,保持皮肤清洁,贴身内衣勤洗,注意细心观察,做到早发现、早处理。
脓包疮的护理
1、为新生宝宝每天洗澡后,妈妈用75%酒精消毒棉签把宝宝的脓包擦破,再换用干净消毒棉签擦净局部。夏季由于汗液容易污染皮肤,增加感染机会,因此可以每天数次洗澡,每一次都以上述方法处理脓包。
2、由于脓包疮内的脓液流出后很容易传染到其它部位,因此在处理脓包疮时,应该特别注意预防二次感染的发生。
3、新生宝宝的脓包疮感染速度较快,如果不能制止其蔓延,即可造成细菌进入血液引起败血症,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一旦不能控制其蔓延,应该及时提醒产妇及其家人带孩子到医院就诊。
十、宝宝呛奶和吐奶的处理
呛奶的预防及处理
在进行人工喂养的时候,奶嘴的开孔要适度,最好使用仿母乳奶嘴,在每一次喂奶的时候,奶量不宜过大,奶瓶中的奶应该完全充满奶嘴,需要注意的是,避免同事吃进空气;喂奶后不宜过多变动新生儿体位,以免发生吐奶,预防呛奶的发生,在给新生宝宝喂完奶之后,注意拍嗝。
如果新生宝宝发生呛奶的情况,会出项呼吸道不通畅、憋气、面色红紫和哭不出声等症状,在这个时候,妈妈应该将宝宝面朝下的俯卧于自己的腿上,妈妈要采取坐位的姿势。然后,用一只手抱宝宝,与此同时,用另一只手空心掌叩击宝宝的背部,促使新生儿将呛入的乳汁咳出。为保持宝宝呼吸道的平直、通畅,新生儿的体位要取头低脚高位,以利于呛入的乳汁流出。
新生宝宝发生呛奶紧急处理之后,应该等待新生宝宝哭出声来,而且,宝宝的憋气情况明显缓解的时候,才能停止下来。如果宝宝的呛奶情况紧急,经过以上处理都无效的话,就应该一边处理,一边紧急安排车辆送医院,但是即使是送医院,也一定同时继续以上紧急处理操作,决不能坐等医院处理,贻误了时机。
吐奶的预防
1.注意不要让宝宝吃的太急。如果奶胀、喷射出来,会让孩子感到不舒服;
2.在喂奶中以及吃饱后,要注意给宝宝拍嗝;
3.喂奶后最好让宝宝竖立20~30分钟,也别急着逗宝宝玩。
吐奶的护理
1、吐奶发生让宝宝上身保持抬高的姿势,一旦呕吐物进入气管会导致窒息。因此在让孩子躺下时,最好将浴巾垫在孩子身体下面并要保持上身抬高。
2、如果孩子躺着时发生吐奶,我们可以把孩子脸侧向一边。吐奶后,要多注意观察孩子的状况,在孩子躺着时要把孩子头部垫高,或者索性把孩子竖着抱起来。
3、吐奶后,孩子的脸色可能会不好,但只要稍后能恢复过来就没有问题。另外,根据情况可以适当地给孩子补充些水分(在孩子吐奶后30分钟进行,用勺一点点地试着给孩子喂些白水)。
4、在宝宝持续呕吐期间,只能给宝宝喂奶,而不能喂其他食物,包括辅食。
5、喂奶最好做到少而勤,并且每次喂奶后最好能帮助孩子拍嗝。
6、如果每次吃奶后孩子都要吐奶的话,就需要我们对每次喂奶的数量以及间隔进行适当的调整了。
拍嗝
将孩子竖着抱起,轻轻拍打后背5分钟以上,是帮助孩子拍嗝的基本方法。如果孩子还是不能打嗝的话,也可以试试用手掌按摩孩子的后背。还可以支起孩子的下巴,让孩子坐在自己的腿上,然后再轻拍后背。因为孩子坐着的时候,胃部入口是朝上的,因此打嗝也就比较容易了。
出现以下情况,需要马上送医院
1、发高烧、精神恍惚。
2、样子发呆、呼唤没有反应。
3、肚子疼痛、总是哼哼唧唧的。
4、每间隔10~30分钟就大哭一次、大便是深红色的血便。
5、粪便呈白色或者是大量的血便。
6、每次吃奶后都会喷水似的吐奶。
7、因头部受到撞击而引起的呕吐。
8、呕吐不是由进食引起的。
9、持续呕吐、没有小便。
到医院时应该向医生提供以下信息
1、吐奶次数、呕吐物是什么。
2、是在什么情况下吐的奶。
3、精神状态,有无发热。
4、腹部有无胀气、有没有放屁。
十一、红臀如何护理
长时间接触浸湿的尿布是红臀的根本原因,所以红臀也被称为尿布疹。新生儿红臀护理: 1、要选用清洁细软、吸水性强的尿布,可为纯棉布,或一次性尿片。 2、尽可能在尿湿后立刻更换尿布;每次大小便后,应用温水洗净屁股,擦干后可涂上5%鞣酸软膏,可以起预防红臀作用。 3、注意尿布的清洁卫生,必须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合格一次性尿片。若重复使用布尿片,应及时将尿布用肥皂清洗并用开水烫洗,冲洗净肥皂后,在太阳下晒干后再用;在阴雨天,可用熨斗烫干,这样可避免病菌感染。
***4个诀窍:
松——放松心情,绝大多数的宝宝都很健康,不要为了一点事情就草木皆兵。
细——细心观察宝宝的身体表现,可以更快的了解到宝宝的需要和问题的症结。
广——多进入一些育儿网站和专家以及有经验的妈妈们讨论。
忍——面对的一些措手不及的事情,多准备一些忍耐心能帮助我们成功。
十二、脐带护理及注意事项
1、每天清洁小肚脐
刚出生的小宝宝,脐窝里经常有分泌物,分泌物干燥后,会使脐窝和脐带的根部发生粘连,不容易清洁,脐窝里可能会出现脓液。所以,要彻底清洁小脐窝。
方法是:每天用棉签蘸上75%的酒精,一只手轻轻提起脐带的结扎线,另一只手用酒精棉签仔细在脐窝和脐带根部细细擦拭,使脐带不再与脐窝粘连。随后,再用新的酒精棉签从脐窝中心向外转圈擦拭。清洁后别忘记把提过的结扎线也用酒精消消毒。
2、保持肚脐干爽
宝宝的脐带脱落前或刚脱落脐窝还没干燥时,一定要保证脐带和脐窝的干燥,因为即将脱落的脐带是一种坏死组织,很容易感染上细菌。所以,脐带一旦被水或被尿液浸湿,要马上应用干棉球或干净柔软的纱布擦干,然后用酒精棉签消毒。脐带脱落之前,不能让宝宝泡在浴盆里洗澡。可以先洗上半身,擦干后再洗下半身。
3、不要让纸尿裤或衣服摩擦脐带残端
脐带未脱或刚脱落时,要避免衣服和纸尿裤对宝宝脐部的刺激。可以将尿布前面的上端往下翻一些,以减少纸尿裤对脐带残端的摩擦。
4、如果脐带不脱落
一般情况下,宝宝的脐带会慢慢变黑、变硬,1~2周脱落。如果宝宝的脐带2周后仍未脱落,要仔细观察脐带的情况,只要没有感染迹象,如没有红肿或化脓,没有大量液体从脐窝中渗出,就不用担心。另外,可以用酒精给宝宝擦拭脐窝,使脐带残端保持干燥,加速脐带残端脱落和肚脐愈合。
5、如果脐带有分泌物
愈合中的脐带残端经常会渗出清亮的或淡黄色黏稠的液体。这是愈合中的脐带残端渗出的液体,属于正常现象。脐带自然脱落后,脐窝会有些潮湿,并有少许米汤样液体渗出,这是由于脐带脱落的表面还没有完全长好,肉芽组织里的液体渗出所致,用75%的酒精轻轻擦干净即可。一般一天1~2次即可,2~3天后脐窝就会干燥。用干纱布轻轻擦拭脐带残端,也能加速肚脐的愈合。如果肚脐的渗出液像脓液或有恶臭味,说明脐部可能出现了感染,要带宝宝去医院。
6、如果脐带发红
脐带残端一经脱落,肚脐就形成了。在脐带残端脱落的过程中,肚脐周围常常会出现轻微的发红,这是脐带残端医学教.育网搜集整理脱落过程中的正常现象,不用担心。但是,如果肚脐和周围皮肤变得很红,而且用手摸起来感觉皮肤发热,那很可能是肚脐出现了感染,要及时带宝宝去看医生。
脐疝
有些小宝宝,尤其是未足月的早产儿,脐带脱落后在肚脐处会有一个向外突出的园形肿块,这就是“脐疝”。它小如黄豆大小,大的可像核桃,当小儿平卧,安静时,肿块消失,而在直立,哭闹、咳嗽、排便时肿块又突出。用手指压迫突出部,肿块很容易回复到腹腔内,有时还可以听到“咕噜噜”的声音,如果把手指伸入脐孔,可以很清楚地摸到脐疝的边缘。
1、发生脐疝的原因:
婴儿脐带脱落后,脐孔两边的腹直肌尚未合拢,一旦腹腔内压力增高,腹膜便向外突出而造成疝。脐疝的内容物是肠管的一部分。
2、帮助脐疝自然愈合的措施:
随着年龄的增长,疝环口也会逐渐缩小,一般在2岁以内部可自然闭合,因此只要没有腹痛,呕吐(肠子被环口夹住)或局部感染,一般不需特殊处理。
如果脐疝较大,为了加快其愈合,可取一条宽约4~5厘米的松紧带,在其中心处用布固定半只乒乓球,球的凸面对准脐孔,使肠子不再突出,松紧带两头用可调节长短的扣子固定,压力应保持在既能保证肠子不再突出,而又不影响呼吸和吃奶为准,使用后每2~3小时检查一次,以防止皮肤擦伤。